李爽

教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职务:二级教授、博导、院长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南湖校区经济管理学院A518

主要任职: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

其他任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管技术与管理体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民革主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风险管控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

通讯/办公地址:

办公室电话:

邮箱: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李爽,二级教授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管技术与管理体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管理学科带头人、民革主委,徐州市政协常委,江苏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先后荣获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社科英才,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女性,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团队带头人等多项称号

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山西省煤炭学会千人智库副主席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风险管控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智能化与新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杂志资深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首批煤矿智能化专家,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专家,四川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客座主编等职务

长期从事煤炭开发利用安全风险智能防控、智能矿山、智慧能源、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应用课题60余项,促进了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高效转化。

深耕学术前沿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其中SSCISCIEICSSCI检索53篇,担任《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Safety Sci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等十余部SCI/SSCI期刊的审稿人。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1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科技成果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4项,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主持起草国家能源局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3项;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新华社等单位采纳12篇,并多次获得徐州市优秀提案。两项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余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突破,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山西日报》、内蒙古应急管理厅、新华网、济南日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

【发表论文】

1. Research on Methane Risk Interval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Hybrid Model-DataDriven Strategy[J]. Applied Energy, 2025, 377: 124613.(SCI检索)

2. Research on data-driven coal mine environmental safety risk assessment system[J]. Safety Science, 2025, 183: 106727.(SCI检索)

3. Risk assessment of coal mine gas explosion based on cloud integrated similarity and fuzzy DEMATEL[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3, 8(177): 1211-1224. (SCI检索)

4.  A new fusion method to predict coal mine roof accidents[J].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23, 39(07): 3041-3058. (SCI检索)

5. Prediction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mperature based on 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 algorithm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J]. Fuel, 2022, 15(324): 124670. (SCI检索)

6. Identify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risk factors by employing text mining and Bayesian network techniques[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2, 162: 1067-1081. (SCI检索)

7. Multi-agent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the coal mine on-site regulatory mode[J]. Resources Policy, 2022, 77: 102723. (SCI检索)

8.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coal mine gas risk assessment[J]. Safety Science, 2021, 143: 105420. (SCI检索)

9. 煤矿智能化安全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20,45(06):2320-2330.(EI检索)

10.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coal-mine enterprise internal safety inspection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J]. Resources Policy, 2020, 67: 101673. (SCI检索)

11. 基于BN-ELM的煤矿瓦斯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2020,38(03):132-140. (CSSCI检索)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煤矿灾害环境人员生命体征演变与智能保障的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动态评估与智能预警研究,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模型及仿真研究,项目负责人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矿山安全态势分析及预测预警系统子课题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基于经济和环境效益均衡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模型及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能源安全视角下的我国能源结构体系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文化防控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获奖、荣誉称号】

2024.1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

2023.1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3.12,“2023年度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团队”带头人

2023.12,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3.02,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2.12,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女性

2022.09,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三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1.07,“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带头人

2021.01,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0.12,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12,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9.09,煤炭青年科技进步奖

2019.08,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

2019.08,江苏社科英才

2019.12,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9.12,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9.12,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8.09,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五期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2014.10,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1.0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0.01,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0.10,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0.03,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出版专著】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百问百答,20236),主编

基于文本挖掘的煤矿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20231),主编

煤矿安全风险智能防控体系与应用,202112),主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理论与实施,202111),主编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与管理体系变化对照解读》,20214),主编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专家解读,20206),主编

《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解读及案例指导,20206),执行主编

山东省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纪实,201912),主编

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20184),主编

我国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研究,201212),独著

煤矿安全文化的研究与思考,20102),独著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14人,硕士生25


教育经历

[1] 2006.9-2009.6
中国矿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研究生毕业 | 博士
[2] 2003.9-2006.6
中国矿业大学 | 科技哲学 | 研究生毕业 | 硕士

工作经历

[1] 中国矿业大学 | 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管技术与管理体系重点实验室  | 副主任 
[2] 中国矿业大学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副主任 
[3] 中国矿业大学 | 经济管理学院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团队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是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省共建的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由煤矿、电力、化工、管理、安全、信息化等领域的200多位全职研发人员组成,并拥有100余人的外部专家队伍,是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研究的中坚力量。
团队主要从事煤炭开发利用安全风险智能防控、双重预防机制、智能矿山、智慧能源、安全监管、应急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智能矿山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中国矿业大学第一个智能矿山类国家重点项目,引领了相关研究的方向。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余项,主持行业和地方标准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0余件,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新华社等单位采纳20余篇。
作为国内安全管理研究的权威团队,团队成果已在全国1000余家单位得到了转化应用,覆盖多省份煤炭洗选、煤电和煤化工等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全国领先,并作为唯一安全方面成果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