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手机二维码

欢迎您的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 王震声 ( 教授 )

    的个人主页 http://faculty.cumt.edu.cn/syrg/zh_CN/index.htm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矿大教授王震声:平平常常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点击次数:

编者按

阳光,微风,伴随着《中国矿大,我们的家》的歌声,76岁的王震声教授在矿大博物馆回忆着,他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十几年的变化,见证了矿大的数次搬迁和易名,同样在变化的时代中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岁月虽让须发染霜,但好学力行、求实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矿大精神依然闪烁。

人物简介

图片1.png 

王震声,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技术经济及管理、产业经济硕士点首席带头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工程研究会理事,中国煤炭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

 

怀揣梦想,与矿结缘

1958年的某一天,令王震声永生难忘。由于雨天路滑,王震声不小心摔倒伤及脑部,造成脑震荡。他笑着回忆说:“当时痴笑无常,睡觉要么睡着一直不醒,要么就是彻底失眠,以为自己一辈子就傻了。”为了治疗,15岁的他只身一人多次前往西安、洛阳、三门峡等地求医,终在高二那年彻底治愈。高二,即将面临高考,但由于脑部受伤及四处求医,学业落下不少。他说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去北京,因此,身体恢复后立即投入学业中,“玩命”复习了一年半后,成功考入了当年北京八大院校之一——北京矿业学院。王震声的矿大缘,也由此拉开。

图片2.png

北京矿业学院经63-2班

1963年,进入大学后的王震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校期间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1964年12月6日,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让王震声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期间磨练出的组织力、贡献力及业务能力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改变自己的命运。1966年,风吹浪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一起斗批改的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原本平静的校园顿起狂乱,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当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五屆大学生们,经历了几年的蹉跎岁月,带着“臭老九”的帽子离开学校,奔赴岗位,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1968年12月,王震声被分配到河南省宜洛煤矿采煤队,开采光明。井下采煤工作面的环境是极其艰苦的,他本着“平平常常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勤勤恳恳的工作了三年。期间,王震声受到了工人群众和矿上领导的一致认同,他们常高兴的向他说:“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我们是欢迎的”。

图片3.png

北京矿业学院学生会全体干部留念-1966年2月8日

认识环境,抓住节点

1978年,四川矿院(原北京矿业学院)打算搬迁至徐州,为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派黄文辉、周尔澄两位老师找到了当时在洛阳当中学老师的王震声,希望他能一起去徐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接到这个消息后,王震声面临着选择:洛阳,中学老师,生活安逸,妻子和孩子早已习惯这里,但一生平平;徐州,大学教师,建设母校,竞争激烈,但可终身奋斗。经过一番思考后,王震声义无反顾的坐上了开往母校的列车。

与中学教师不一样,大学教师需要更高的业务能力,英语更是一项必备技能,这让从小学习俄语,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王震声焦头烂额。于是,依靠电视节目,40岁的王震声从ABCD开始学习了英语。白天上课、做科研,晚上学英语成为他的日常,夏天炎热,又苦于风扇太过于昂贵,为使学习更加高效,王震声在书桌下放了盆凉水,学习时就将脚泡在凉水里,一直学习到深夜。基于“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俄语的基础使得英语的正确发音较为困难,于是他主攻翻译,一点一滴,一字一句。1987年,讲师;1989年,以累计翻6万余字的英文文献、发表35篇文章为依据,被破格提前晋升为副教授(一般至少需5年才具备晋升资格)。

认识自我,发挥特长

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后,王震声深知自己老五届的身份(“老五届”是那个非常时代的半成品,是专业不精的代名词),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学环境中有立足之地,是非一般能力所能及之事,所以继续深造是必然的。1989年中苏关系缓和,王震声心想,英语比不过年轻人,俄语我总还是可以的。于是,46岁担任教研室主任的王震声在完成日常工作及教学任务之余,拿起大学毕业时留下的唯一一本《俄汉会话》,开始了备考路。当年煤炭部要通过考试选3人前往苏联留学,王震声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成功的路上怎会一帆风顺,还未出国,便赶上了巨大变革——苏联解体。待1992年,动荡稍平稳后,王震声以莫斯科矿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主要研究中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

图片4.png

图片5.png 

《俄汉会话》——购于1963年

微信图片_20230308183637.jpg

微信图片_2023030818212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8181848.jpg


莫斯科的回忆

微信图片_202303211622261.jpg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1993年回国后,王震声只有一个目标——教授。要实现教授的梦想,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的论文。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掌握了理论前沿,跟随着时代变化。努力终有回报,在多个省部级项目研究的基础上,2000—2002年,3年时间内王震声连续成功申报了3项国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要知道那些年全校的项目每年只有几项,一人连续三年成功申报3项国家项目的,在矿大研究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特别是在软科学领域。2002年,评上教授后,王震声及其团队为学科建设,学位点申报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9.png 

王震声教授及其团队

2006年,王震声已63岁,从矿大退休后,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为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的邀请下,又担起了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的重任。拼搏无止境,2009年由王震声亲自创建的物流工程学院,成为了该校的品牌学院,曾先后受到了北京市自考院、中国交通协会的表彰。真乃是青春无悔,夕阳无限。

图片10.png 

王震声教授及新生

微信图片_20230321162226.jpg


 

道阻且长,心中有光

中国矿大,

我爱您;

中国矿大,

我们的家。

陪矿大渡过了56载的云和月,

走过了56年的风雨霜雪路,

迎来了春光明媚光辉灿烂的110。

——王震声  

2019年6月1日

采访的过程中,王震声提及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羡慕你们年轻人,生活在衣食无忧、社会安定、网络发达的时代,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当谈到对矿大的学生和年轻学者们的寄语时,王震声认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步都是直播;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不能贪图安逸,要努力奋斗;要把握住人生的关键节点,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人生没有回头路,只能勇往直前。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团结协作可以将成员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要充分依靠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取得成功。”王震声最后还强调:“没有矿大,没有管理学院的平台,就没有我王震声的今天。感恩矿大,感恩管院!”

图片11.png 

变化的时代面貌,不变的矿大精神。我们是光荣的中国矿大人,最后愿每一位矿大学子都有不悔的青春!

 

 

 

管理学院硕研2017级第四党支部

胡逸群 刘梦丽      

2019年6月4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