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永强

教授

教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数学学院

职务:江苏省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高等数学教学中心主任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数学学院A301

个人简介


祁永强,男,河南项城人,1980年9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本团队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智能控制中的数学理论出发,主要从事航天器交会对接、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奖1项、省部/学会级教学科研奖6项等。

现任江苏省地下空间***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江苏省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创新平台副主任、高等数学教学中心主任、高等数学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一流课程《高等数学》课程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教育部、江苏省专家库评审专家,《智能系统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探索》、《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期刊审稿人。

获2012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佳学术论文奖,2014年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首届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青年奖获得者,校教学名师培育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校融合创新重点专项项目、气象联合基金项目、横向项目等9项,曾参与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项目”等多项项目。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Neural Networks》、《智能系统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育类核心期刊2篇。主编出版《数学建模》(获第三届煤炭行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数学建模与实践》教材2部。讲授《高等数学》、《数学建模》、《人工智能控制》、《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数学思维与能力提升》、《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实践》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多项。

作为《高等数学》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一起以“数智赋能优化教学效果,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为建设思路,从“数字+智能、课内+课外、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开展“抽象理论可视化、课程评价精准化、学习成果实践化”创新改革,实现“个性学习、智能教学、即时反馈、专业应用”四个转变。课程建设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相关成果4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作为《高等数学》主讲教师,获第四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四届江苏省教学创新大赛省级特等奖、江苏省高校第七届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本科组一等奖、第四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特等奖、中国矿业大学第十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第26届校级教学竞赛特等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教学模范、教学新秀、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教师等荣誉40余项。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9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校级16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全国奖2项、赛区一等奖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大赛获学会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奖3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挑战杯“黑科技”赛道“行星杯”1项;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6篇。






教育经历

[1] 2007.9-201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研究生毕业 | 博士

工作经历

[1] 2021.3-2022.5
教务部 | 通识课程建设与国际化教育中心  | 通识课程建设与国际化教育中心科长(挂职期间) 
[2] 2019.1-至今
数学学院 | 高等数学教学中心  | 高等数学教学中心主任 
[3] 2016.1-2018.12
数学学院 | 数学系  | 数学系副主任 

社会兼职

[1]2018.3-至今
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专业委员会委员。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多智能体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

本团队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智能控制中的数学思维出发,主要从事航天器交会对接、多智能体的图像识别与目标探测、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